攀枝花床垫销售组

《撒哈拉的故事》:白手起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很高兴遇见你。


好书共读栏目发起“30天共读3本好书,组团对抗拖延”活动,坚持打卡的书友们,继续加油哦!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知被女子骗了还要执着下去的男人——沙仑,像飞蛾扑火一般为爱执着,有着令人感动的真挚,也有着令人心酸的愚蠢。


下面开始今天共读。

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从第122页到第155页。


▲点击上方音频边听边看




白 手 起 家


其实,当初坚持要去撒哈拉沙漠的人是我,而不是荷西。

  

后来长期留了下来,又是为了荷西,不是为了我。我的半生,飘流过很多国家。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住过,看透,也尝够了,我的感动不是没有,我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受到它们的影响。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也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我常常说,我要去沙漠走一趟,却没有人当我是在说真的。

  

也有比较了解我的朋友,他们又将我的向往沙漠,解释成看破红尘,自我放逐,一去不返也——这些都不是很正确的看法。

  

好在,别人如何分析我,跟我本身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等我给自己排好时间,预备去沙漠住一年时,除了我的父亲鼓励我之外,另外只有一个朋友,他不笑话我,也不阻止我,更不拖累我。他,默默的收拾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等我单独去非洲时好照顾我。他知道我是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我不会改变计划的。

  

在这个人为了爱情去沙漠里受苦时,我心里已经决定要跟他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

  

那个人,就是我现在的丈夫荷西。

  

这都是两年以前的旧事了。

 

荷西去沙漠之后,我结束了一切的琐事,谁也没有告别。上机前,给同租房子的三个西班牙女友留下了信和房租。关上了门出来,也这样关上了我一度熟悉的生活方式,向未知的大漠奔去。

 

飞机停在活动房子的阿雍机场时,我见到了分别三个月的荷西。

  

他那天穿着卡其布土色如军装式的衬衫,很长的牛仔裤,拥抱我的手臂很有力,双手却粗糙不堪,头发胡子上盖满了黄黄的尘土,风将他的脸吹得焦红,嘴唇是干裂的,眼光却好似有受了创伤的隐痛。

  

我看见他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居然在外形和面部表情上有了如此剧烈的转变,令我心里震惊的抽痛了一下。

  

我这才联想到,我马上要面对的生活,在我,已成了一个重大考验的事实,而不再是我理想中甚而含着浪漫情调的幼稚想法了。

  

从机场出来,我的心跳得很快,我很难控制自己内心的激动,半生的乡愁,一旦回归这片土地,感触不能自己。

  

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

  

荷西静静的等着我,我看了他一眼。

  

他说:“你的沙漠,现在你在它怀抱里了。”

  

我点点头,喉咙被梗住了。

  

“异乡人,走吧!”

  

荷西在多年前就叫我这个名字,因为“异乡人”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确切的称呼。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机场空荡荡的,少数下机的人,早已走光了。

  

荷西肩起了我的大箱子,我背着背包,一手提了一个枕头套,跟着他迈步走去。

  

从机场到荷西租下已经半个月的房子,有一段距离,一路上,因为我的箱子和书刊都很重,我们走得很慢,沿途偶尔开过几辆车,我们伸手要搭车,没有人停下来。走了快四十分种,我们转进一个斜坡,到了一条硬路上,这才看见了炊烟和人家。

  

荷西在风里对我说:“你看,这就是阿雍城的外围,我们的家就在下面。”

  

远离我们走过的路旁,搭着几十个千疮百孔的大帐篷,也有铁皮做的小屋,沙地里有少数几只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

  

我第一次看见了这些总爱穿深蓝色布料的民族,对于我而言,这是走进另外一个世界的幻境里去了。


风里带过来小女孩们游戏时发出的笑声。


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


终于,我们走进了一条长街,街旁有零落的空心砖的四方房子散落在夕阳下。

  

我特别看到连在一排的房子最后一幢很小的、有长圆形的拱门,直觉告诉我,那一定就是我的。

  

荷西果然向那间小屋走去,他汗流浃背地将大箱子丢在门口,说:“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家。”

  

这个家的正对面,是一大片垃圾场,再前方是一片波浪似的沙谷,再远就是广大的天空。

  

家后面是一个高坡,没有沙,有大块的硬石头和硬土。邻居们的屋子里看不到一个人,只有不断的风剧烈的吹拂着我的头发和长裙。

  

荷西开门时,我将肩上沉重的背包脱下来。


荷西将我从背后拎起来,他说:“我们的第一个家,我抱你进去,从今以后你是我的太太了。”

  

这是一种很平淡深远的结合,我从来没有热烈的爱过他,但是我一样觉得十分幸福而舒适。

  

荷西走了四大步,走廊就走尽了,我抬眼便看见房子中间那一块四方形的大洞,洞外是鸽灰色的天空。

  

我挣扎着下地来,丢下手里的枕头套,赶快去看房间。

  

这个房子其实不必走路,站在大洞洞下看看就一目了然了。

  

厨房是四张报纸平铺起来那么大,有一个污黄色裂了的水槽,还有一个水泥砌的平台。

  

浴室有抽水马桶,没有水箱,有洗脸池,还有一个令人看了大吃一惊的白浴缸,它完全是达达派的艺术产品——不实际去用它,它就是雕塑。

  

我这时才想上厨房浴室外的石阶去,看看通到哪里。荷西说:“不用看了,上面是公用天台,明天再上去吧。我前几天也买了一只母羊,正跟房东的混在一起养,以后我们可以有鲜奶喝。”

  

听见我们居然有一只羊,我意外的惊喜了一阵。荷西急着问我对家的第一印象。

  

我听见自己近似做作的声音很紧张的在回答他:“很好,我喜欢,真的,我们慢慢来布置。”

  

说这话时,我还在拼命打量这一切,地是水泥地,糊得高低不平,墙是空心砖原来的深灰色,上面没有再涂石灰,砖块接缝地方的干水泥就赤裸裸的挂在那儿。

  

我抬头看看,光秃秃吊着的灯泡很小,电线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墙左角上面有个缺口,风不断的灌进来。打开水龙头,流出来几滴浓浓绿绿的液体,没有一滴水。我望着好似要垮下来的屋顶,问荷西:“这儿多少钱一个月的房租?”

 

“一万,水电不在内。”(约七千台币)

  

“水贵吗?”

  

“一汽油桶装满是九十块,明天要去申请市政府送水。”我嗒然坐在大箱子上,默然不语。

  

“好,现在我们马上去镇上买个冰箱,买些菜,民生问题要快快解决。”

  

我连忙提了枕头套跟他又出门去。

  

这一路上有人家,有沙地,有坟场,有汽油站,走到天快全暗下来了,镇上的灯光才看到了。

  

“这是银行,那是市政府,,,商店有好几家,我们公司的总办公室是前面那一大排,有绿光的是酒店,外面漆黄土色的是电影院——”

  

“沙哈拉威人住哪里?我看见好多。”

  

“他们住在镇上,镇外,都有,我们住的一带叫坟场区,以后你如果叫计程车,就这么说。”

  

“有计程车?”

  

“有,等一下买好了东西我们就找一辆坐回去。”

  

在同样的杂货店里,我们买了一个极小的冰箱,买了一只冷冻鸡、一个煤气炉、一条毯子。

  

付钱的时候,荷西不知道我手里老是拎着的东西是什么,他伸头过来一看,吓了天大的一跳,一把将枕头套抱在胸口,又一面伸手掏口袋,付清了商店的钱。

  

等我们到了外面时,他才轻声问我:“你哪里弄来的那么多钱?怎么放在枕头套里也不讲一声。”

  

“是爸爸给我的,我都带来了。”

  

荷西绷着脸不响,我在风里定定的望着他。

  

“我想——我想,你不可能习惯长住沙漠的,等你旅行结束,我就辞工,一起走吧!”

  

“为什么?我抱怨了什么?你为什么要辞工作?”


荷西拍拍枕头套,对我很忍耐的笑了笑。

  

“你的来撒哈拉,是一件表面倔强而内心浪漫的事件,你很快就会厌它。你有那么多钱,你的日子不会肯跟别人一样过。”

  

“钱不是我的,是父亲的,我不用。”

  

“那好,明天早晨我们就存进银行,你——今后就用我赚的薪水过日子,好歹都要过下去。”

  

我听见他的话,几乎愤怒起来。这么多年的相识,这么多国家单独的流浪,就为了这一点钱,到头来我在他眼里还是个没有份量的虚荣女子。我想反击他,但是没有开口,我的潜力,将来的生活会为我证明出来的。现在多讲都是白费口舌。

  

沙漠的第一夜,我缩在睡袋里,荷西包着薄薄的毯子,在近乎零度的气温下,我们只在水泥地上铺了帐篷的一块帆布,冻到天亮。

  

星期六的早晨,,又买了一个价格贵得没有道理的床垫,床架是不去梦想了。

  

荷西在市政府申请送水时,我又去买了许多生活用品。

  

东西贵得令人灰心,我拿着荷西给我薄薄的一叠钱,不敢再买下去。

  

父亲的钱,进了中央银行的定期存户,要半年后才可动用,利息是零点四六。

  

中午回家来,方才去拜访了房东一家,他是个很慷慨的沙哈拉威人,起码第一次的印象彼此都很好。

  

我们借了他半桶水,荷西在天台上清洗大水桶内的脏东西,我先煮饭,米熟了,倒出来,再用同样的锅做了半只鸡。

  

坐在草席上吃饭时,荷西说:“白饭你撒了盐吗?”

  

“没有啊,用房东借的水做的。”

  

我们这才想起来,阿雍的水是深井里抽出来的浓咸水,不是淡水。

  

那个家,虽然买了一些东西,但是看得见的只是地上铺满的席子,我们整个周末都在洗扫工作,天窗的洞洞里,开始有吱吱怪叫的沙哈拉威小孩子们在探头探脑

  

结婚前那一阵,荷西为了多赚钱,夜班也代人上,他日以继夜的工作,我们无法常常见面。家,没有他来,我许多粗重的事也自己动手做了。

 

邻近除了沙哈拉威人之外,也住了一家西班牙人,这个太太是个健悍的卡纳利群岛来的女人。

  

每次她去买淡水,总是约了我一起去。

  

走路去时水箱是空的,当然跟得上她的步子。

 

等到买好十公升的淡水,我总是叫她先走。

  

“你那么没有用?这一生难道没有提过水吗?”她大声嘲笑我。

  

“我——这个很重,你先走——别等我。”

  

灼人的烈日下,我双手提着水箱的柄,走四五步,就停下来,喘一口气,再提十几步,再停,再走,汗流如雨,脊椎痛得发抖,面红耳赤,步子也软了,而家,还是远远的一个小黑点,似乎永远不会走到。

  

提水到家,我马上平躺在席子上,这样我的脊椎就可以少痛一些。

  

有时煤气用完了,我没有气力将空桶拖去镇上换,计程车要先走路到镇上去叫,我又懒得去。

  

于是,我常常借了邻居的铁皮炭炉子,蹲在门外扇火,烟呛得眼泪流个不停。

  

在这种时候,我总庆幸我的母亲没有千里眼,不然,她美丽的面颊要为她最爱的女儿浸湿了——我的女儿是我们捧在手里,掌上明珠也似的扶养大的啊!她一定会这样软弱的哭出来。

  

我并不气馁,人,多几种生活的经验总是可贵的事。

  

结婚前,如果荷西在加班,我就坐在席子上,听窗外吹过如泣如诉的风声。

 

家里没有书报,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吃饭坐在地上,睡觉换一个房间再躺在地上的床垫。

  

墙在中午是烫手的,在夜间是冰凉的。电,运气好时会来,大半是没有电。黄昏来了,我就望着那个四方的大洞,看灰沙静悄悄的像粉一样撒下来。

  

夜来了,我点上白蜡烛,看它的眼泪淌成什么形象。

  

这个家,没有抽屉,没有衣柜,我们的衣服就放在箱子里,鞋子和零碎东西装大纸盒,写字要找一块板来放在膝盖上写。夜间灰黑色的冷墙更使人觉得阴寒。

  

有时候荷西赶夜间交通车回工地,我等他将门卡塔一声带上时,就没有理性的流下泪来,我冲上天台去看,还看见他的身影,我就又冲下来出去追他。

  

我跑得气也喘不过来,赶到了他,一面喘气一面低头跟他走。

  

“你留下来行不行?求求你,今天又没有电,我很寂寞。”我双手插在口袋里,顶着风向他哀求着。

  

荷西总是很难过,如果我在他走了又追出去,他眼圈就红了。

  

“三毛,明天我要代人的早班,六点就要在了,留下来,清早怎么赶得上去那么远?而且我没有早晨的乘车证。”


“不要多赚了,我们银行有钱,不要拚命工作了。”

  

“银行的钱,将来请父亲借我们买幢小房子。生活费我多赚给你,忍耐一下,结婚后我就不再加班了。”

  

“你明天来不来?”

  

“下午一定来,你早晨去五金建材店问问木材的价钱,我下工了回来可以赶做桌子给你。”

  

他将我用力抱了一下,就将我往家的方向推。我一面慢慢跑步回去,一面又回头去看,荷西也在远远的星空下向我挥手。

  

有时候,荷西有家眷在的同事,夜间也会开了车来叫我。“三毛,来我们家吃晚饭,看电视,我们再送你回来,不要一个人闷着。”

  

我知道他们的好意里有怜悯我的成份,我就骄傲的拒绝掉。那一阵,我像个受伤的野兽一样,一点小小的事情都会触怒我,甚而软弱的痛哭。

  

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儿的生活却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使自己适应下去啊!

 

我没有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

  

第二日,我拿着荷西事先写好的单子去镇上很大的一家材料店问问价钱。

  

等了很久才轮到我,店里的人左算右算,才告诉我,要两万五千块以上,木料还缺货。

 

  

我谢了他们走出来,想去邮局看信箱,预计做家具的钱是不够买几块板的了。

  

走过这家店外的广场,我突然看见这个店丢了一大堆装货来的长木箱,是极大的木条用铁皮包钉的,好似没有人要了。

  

我又跑回店去,问他们:“你们外面的空木箱是不是可以送给我?”

  

说这些话,我脸涨红了,我一生没有这样为了几块木板求过人。

  

老板很和气的说:“可以,可以,你爱拿几个都拿去。”

 

 我说:“我想要五个,会不会太多?”

  

老板问我:“你们家几个人?”

  

我回答了他,觉得他问得文不对题。

  

我得到了老板的同意,马上去沙哈拉威人聚集的广场叫了两辆驴车,将五个空木箱装上车。

  

同时才想起来,我要添的工具,于是我又买了锯子、榔头、软尺、两斤大小不同的钉子,又买了滑轮、麻绳和粗的磨沙纸。

  

我一路上跟在驴车的后面,几乎是吹着口哨走的。我变了,我跟荷西以前一样,经过三个月沙漠的生活,过去的我已不知不觉的消失了。我居然会为了几个空木箱这么的欢悦起来。

  

到了家,箱子挤不进门。我不放心放在门外,怕邻居来拾了我的宝贝去。

  

那一整天,我每隔五分钟就开门去看木箱还在不在。这样紧张到黄昏,才看见荷西的身影在地平线上出现了。

  

我赶紧到天台上去挥手打我们的旗语,他看懂了,马上跑起来。

  

跑到门口,他看见把窗子也挡住了的大木箱,张大了眼睛,赶快上去东摸西摸。

  

“那里来的好木头?”

  

我骑在天台的矮墙上对他说:“我讨来的,现在天还没黑,我们快快做个滑车,把它们吊上来。”

  

那个晚上,我们吃了四个白水煮蛋,冒着刺骨的寒风将滑车做好了,把木箱拖上天台,拆开包着的铁条,用力打散木箱,荷西的手被钉子弄得流出血来,我抱住大箱子,用脚抵住墙帮忙他一块一块的将厚板分开来。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家具,为什么我们不能学沙哈拉威人一辈子坐在席子上。”

  

“因为我们不是他们。”

  

“我为什么不能改,我问你。”我抱住三块木条再思想这个问题。

  

“他们为什么不吃猪肉?”荷西笑起来。

  

“那是宗教的问题,不是生活形态的问题。”

  

“你为什么不爱吃骆驼肉?不可吃骆驼吗?”

 

“我的宗教里,骆驼是用来穿针眼的,不是当别的用。”

  

“所以我们还是要有家具才能活得不悲伤。”

  

这是很坏的解释,但是我要家具是要定了,这件事实在使我着愧。

  

第二日荷西不能来,那一阵我们用完了他赚的薪水,他拚命在加班,好使将来的日子安稳一点。

  

第三日荷西还是不能来,他的同事开车来通知我。

  

天台上堆满了两人高的厚木条,我一个早晨去镇上,回来木堆已经变成一人半高了,其他的被邻居取去压羊栏了。

  

我不能一直坐在天台上守望,只好去对面垃圾场捡了好几个空罐头,打了洞,将它们挂在木堆四周,有人偷宝贝,就会响,我好上去捉。

  

那个下午,我整理海运寄到的书籍纸盒,无意间看到几张自己的照片。

  

一张是穿了长礼服,披了毛皮的大衣,头发梳上去,挂了长的耳环,正从柏林歌剧院听了《弄臣》出来。另外一张是在马德里的冬夜里,跟一大群浪荡子(女)在旧城区的小酒店唱歌跳舞喝红酒,我在照片上非常美丽,长发光滑的披在肩上,笑意盈盈——

  

我看着看着一张一张的过去,丢下大叠照片,废然倒在地上,那对心情,好似一个死去的肉体,灵魂被领到望乡台上去看他的亲人一样怅然无奈。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其实,青菜豆腐都尝不到。)

  

七月份,我们多领了一个月的底薪(我们做十一个月的工,拿十四个月的钱),结婚补助,房租津贴,统统发下来了。

  

荷西下班了,跑斜坡近路回来,一进门就将钱从每个口袋里掏出来,丢在地上,绿绿的一大堆。

  

在我看来,也许不惊人,但是对初出茅庐的荷西,却是生平第一次赚那么多钱。

  

“你看,你看,现在可以买海棉垫了,还可以再买一床毯子,可以有床单,有枕头,可以出去吃饭,可以再买一个存水桶,可以添新锅,新帐篷——”

  

拜金的两个人跪在地上对着钞票膜拜。

  

把钱数清楚了,我笑吟吟的拿出八千块来分在一旁。“这做什么?”

  

“给你添衣服,你的长裤都磨亮了,衬衫领子都破了,袜子都是洞洞,鞋,也该有一双体面些的。”

  

“我不要,先给家,再来装修我,沙漠里用不着衣服。”他仍穿鞋底有洞的皮鞋上班。

 

  

我用空心砖铺在房间的右排,上面用棺材外板放上,再买了两个厚海棉垫,一个竖放靠墙,一个贴着平放在板上,上面盖上跟窗廉一样的彩色条纹布,后面用线密密缝起来。

  

它,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长沙发,重重的色彩配上雪白的墙,分外的明朗美丽。

  

桌子,我用白布铺上,上面放了母亲寄来给我的细竹廉卷。爱我的母亲,甚至寄了我要的中国棉纸糊的灯罩来。

  

陶土的茶具,我也收到了一份,爱友林复南寄来了大卷现代版书,平先生航空送了我大箱的皇冠丛书,父亲下班看到怪里怪气的海报,他也会买下来给我。姐姐向我进贡衣服,弟弟们最有意思,他们搞了一件和服似的浴衣来给荷西,穿上了像三船敏郎——我最欣赏的几个男演员之一。

  

等母亲的棉纸灯罩低低的挂着,林怀民那张黑底白字的“灵门舞集”四个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贴在墙上时,我们这个家,开始有了说不出的气氛和情调。

  

这样的家,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

  

我们的家,在一年以后,已成了一个真正艺术的宫殿。

  

那时候,我在镇上认识了许多欧洲妇女。

  

我从来没有串门子的习惯,但是,有一位荷西上司的太太是个十分投合的中年妇人,她主动要教我裁衣服,我勉为其难,就偶尔去公司高级职员宿舍里看她。

  

有一天,我拿了一件接不上袖口的洋装去请教她,恰好她家里坐了一大群太太。

  

起初她们对我非常应酬,因为我的学历比她们高。(真是俗人,学历可以衡量人的什么?学历有什么用?)

  

后来不知那一个笨蛋,问起我:“你住在哪一幢宿舍?我们下次来看你。”

  

我很自然的回答她们:“荷西是一级职员,不是主管,我们没有分配宿舍。”

  

“那也可以去找你啊!你可以教我们英文,你住镇上什么街啊?”

  

我说:“我住在镇外,坟场区。”

  

室内突然一阵难堪的寂静。

  

好心的上司太太马上保护我似的对她们说:“她的家布置得真有格调,我从没有想过,沙哈拉威人出租的房子可以被她变成画报里似的美丽。”

  

“那个地方我从来没有去过,哈哈,怕得传染病。”另外一个太太又说。

  

我不是一个自卑的人,她们的话还是触痛了我。




今天的好书共读就到这里了。

不要忘了将下面的(日签卡+今日的读书感悟)发送到朋友圈,打卡为证哦。

30天读完3本书,组团对抗拖延。

一起实现阅读小目标吧!

我们明天见,晚安。






| 发送“投稿” ,你的文字也会出现在这里 |

| 发送“招聘” ,来和我们一起工作吧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好书共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