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床垫销售组

身边的危害之【毛绒玩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导语:各式各样造型可爱、颜色鲜艳的毛绒玩具不但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就连不少年轻的朋友也情有独钟。但市场上的毛绒玩具合格率低、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劣质玩具表面隐藏了大量细菌,甲醛、铅、汞等重金属严重超标,影响儿童健康,对孩子造成伤害。


  劣质毛绒玩具——温柔的投毒者

  劣质毛绒玩具通常使用黑心棉填充,“三无”的劣质成分或表面涂层中存在有损健康的化学物质和超量重金属。有些还未标明适宜年龄段,玩具上容易脱落零部件易造成儿童误食。这些安全隐患都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一旦劣质毛绒玩具造成中毒,便会导致被“被毒害”的人们腹泻感染,或是出现重金属中毒、化学污染等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存在。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毛绒玩具作为最为贴身的玩具之一,深得人们厚爱。但日益增多的伤害事件也不容我们放松紧惕,应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伤害。才能愉快的,无后顾之忧的和最爱的玩具一起玩耍。

★危害在于劣质材料

  ,毛绒类玩具不合格率高达三成。

  据了解,在以往针对毛绒玩具的多次抽查中,不合格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的填充原料不达标。这主要是部分企业使用了禁用的医用棉花和医用纱布、工业废料、棉短绒、生活垃圾、废旧衣物,以及发霉变质的絮用纤维造成的。而毛绒玩具与儿童皮肤直接接触,如果不洁净,可导致儿童流泪、起红斑、拉肚子甚至肺部感染。

  此外,一些产品不可拆卸的小零件拉力不达标的问题也很普遍。不可拆卸的小零件一般指固定在毛绒(布制)玩具上的眼、鼻等小部件,这 种产品小零件容易脱落,儿童一旦误食会产生窒息等危险。业内人士提醒,普通的毛绒玩具不在强制认证的范围内,家长在选购玩具时应用手试拉几下毛绒玩具的眼睛、纽扣等小零件,看是否松动,避免被3岁以下孩子吞食。

  消协人士提醒家长,购买毛绒玩具时可以通过一找、二看、三摸、四闻、五问的方法:找商标,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毛绒玩具都有商标、厂名、厂址等;看颜色,消费者最好选择玩具背后有拉链的,这样可以看到里面的芯,如果玩具背面缝线处 有过多碎丝绒的,则可能是劣质品;摸下看是否柔软有弹性,手感较硬、不顺滑的毛绒玩具不要购买;闻一闻有无异味,正规合格的玩具气味清新;问价格,价格过于便宜的不要买。

  业内人士还指出,选购毛绒玩具要扯拽抓捏一遍,合格的毛绒玩具绝对经得起考验,而劣质毛绒玩具经过一番扯拽抓捏后,肯定会“原形毕露”——出现掉毛等问题。此外,购买后最好先清洗再给孩子玩,并定期清洗和消毒。而即使质量再好的毛绒玩具,在玩耍当中也会藏有很多尘螨和细菌,有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哮喘的患儿尽量不要过多地接触毛绒玩具。


★毛绒玩具引发危险 如何处置?

  一、毛绒玩具过敏怎么办?

  在家庭环境中,造成鼻过敏气喘的主因就是绒毛玩具。几乎每个小朋友或是某些成人都喜欢绒毛玩具,但对过敏患者来说,绒毛玩具充满致病危险。所以,家里如有过敏患者,就尽量不要购买绒毛玩具,更不能抱着睡觉。如果真要玩,就应该挑选纯布料、实心、且外表光滑的布娃娃,以海绵填充的绒毛玩具少碰为妙。

  另外,将绒毛玩具冷冻在冰箱,也是个不错的防过敏办法。因为放进冷冻室几天,就能让玩具上的尘螨进入休眠期,尽管不会死亡,还是可以降低过敏几率。也建议不要让过敏患者睡弹簧床,因为弹簧床垫容易孳生尘螨,囤积灰尘。换成一般木床,铺上软被,就能大大降低过敏几率。


  二、误吞玩具小部件怎么办?

  首先,不论孩子吞的是什么,第一时间要鼓励其咳嗽,将异物排出来。如果孩子无法自主咳嗽,可以采用美国海利希手法,帮助其咳嗽。

  近10年来,全世界运用此方法,已成功抢救了上百万气管异物患者。这一方法操作简单,若孩子有两三岁了,父母应从背后抱住他,双手互握,搁在其腹部正中,然后突然向上用力压迫腹部,一股气流猛然从气管冲出,有助排出异物。若是宝宝才1岁左右,应该让其脸朝前、屁股朝后,趴在父母的前臂上,父母要用大腿撑住自己的胳膊,保证婴儿头的水平位置比身体低。然后,用手掌对准宝宝肩胛骨之间的脊椎部位,连续拍击5至8次。拍击要有一定的力量,但不能过猛。这会帮助婴儿咳出异物。拍几次,可以扒开宝宝的嘴,若能看见异物,就用手指夹出来。若是宝宝出现喘鸣、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声音嘶哑等表现,说明发生窒息,要立即送医院。

  最后,不论孩子是否将异物咳出来了,都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吞进的异物不是太大,外形圆润,如小玻璃球、纽扣等,会随胃肠道的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医生检查后,会嘱咐在家观察。家长要仔细检查宝宝的每一次排便,直至确认异物排出为止。一般,异物在胃肠道里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三天。超出这个时间还未发现的话,要及时复查。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有些惯用的急救方法是错误的。比如有的家长会使劲拍孩子后背,还有的会把手伸进孩子嘴里,甚至伸进咽喉部位,这样可能把异物推到更深部位。此外,也不主张催吐,以防异物误吸入气管。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