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进口电商:崛起的蓝海市场
本报见习记者 杨守玲报道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Analysys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6.43万亿,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3.75万亿,环比增长38.9%,渗透率达到14.2%。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4年跨境进口电商的贸易额占到总跨境交易额的12.7%,而在2008年时跨境进口电商的比重仅仅只占总的跨境交易额的4.2%,另外,增长速度最高时甚至达到了109.1%(2011年),近几年跨境进口电商的高速增长,也开拓出一个新兴的蓝海市场。
新兴市场的崛起
跨境进口电商之所以会如此火暴,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正在发生着巨大转变。
上海蚁城首席运营官钟伟国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消费需要不断地升级,这也正是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去推动跨境电商的原因,整个传统的电商从最早的做服装,到化妆品、充值点卡,到现在的黄金、车子、房子,而跨境进口电商也是一样的,也需要逐步去开创和成长,现在跨境电商的类目也比较特别,母音、食品、化妆品、日化,除了今天的这4个类目之外,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类目加入进来。
“我国进口商品拥有庞大的用户需求,海淘代购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去年灰色代购就达到了1500亿人民币,出国游中至少15%以上人的主要目的是购物,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足够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满足这么大的用户需求。”聚美优品海淘业务总监范忱表示。
海淘进口产品的天然属性是高品质,这也让跨境进口电商受益许多。“洋葱淘”创始人兼CEO应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淘的商业模式开始像淘宝,让大家知道网购,从买不到到买得到,买到便宜的,再到像京东那样,让大家体验到服务品质,再到后来的跨境电商,让大家知道不光要买到的东西要好,服务品质还要好,海淘商品本身就有天然高品质属性,所以海淘的风力就来了。”
正是基于庞大的用户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跨境进口电商已然形成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新兴产业。面对一些现有的品类丰富、供应链齐全的大平台,小企业其实还可以从中挖掘很多的机会和突破口。
应磊也告诉记者,“现在看来跨境电商这个转型方向依然是对的,尽管问题依旧是存在的。发现问题该转型就转型,不要让沉默成本太高,错失机遇和风口。”
还有很多企业也在转型,进入跨境电商领域,甚至还有一些线下物流企业也在做跨境。
钟伟国则表示,现在的跨境电商是一个粗放式、萌芽的阶段,比的是跑马圈地,谁跑得快。
政策逐步开放,机制不断完善
正如应磊所说的那样,跨境进口电商转型方向是对的,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来自外部政策环境,有的来自企业内部运营及供应链管理。
首先,政府的政策红利是不可忽视的,不断开放的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越来越多的保税仓的建立,以及海关机制的不断完善,还包括其他各方面的政策扶持,这些也是企业在做跨境进口电商的重要参考因素,
国家开放的7个试点跨境电商城市中,各地区扶持力度、地域优势等各有不同。钟伟国分析了这7个试点城市的优势以及政策红利,他指出,“首先,上海的优势是自贸区的试点城市,国家优先扶持政策,同时,上海有一个跨境平台叫‘跨境通(59.59, -2.06, -3.34%)’,属于第三方政府平台,已经有超过160家的备案企业。第二个是杭州,因为阿里巴巴[微博]的存在,杭州的基础建设相较其他城市好很多,也拥有大量的行业资源,有利于企业的落地。第三个是宁波,它最典型的是当地政府的现金鼓励,也非常有利,使得很多第一批跨境企业都在宁波入驻了。另一个是重庆,尽管很多人都看好在沿海地带做跨境,比如华东、华南地区,相反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开拓重庆这样的试点城市。但是从我们的客户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当地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它缺的只是更多产品资源以及企业入驻,同时由于重庆现在没有落地的标杆企业,谁去做了,政府的扶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郑州处于中原地带,拥有便宜的物流优势,所以也吸引了类似聚美优品这样的企业落仓在此。广州的发展比较快,保税仓已经建好了,但是一些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海关的对接平台还在逐步完善,所以还处于混沌期,机会比较多。深圳是和广州一批下来的,最典型的就是10%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对于新兴的跨境进口电商来讲,政策法规方面其实还不够完善,但是企业还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政策引导、海关监管政策等,做好应对措施。”范忱表示,“企业自己要积极去了解,比如海关是如何对政策进行解读的,也许一句话的描述和理解的不同就直接决定你的方案是否行得通。另外由于跨境电商还是比较新型的业务,国家在关税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摸索调整,对于创业者来讲,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面对税务改革做好自身的调整。”
挖掘细分市场,发现新机遇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今的跨境进口电商主要分为4类业态模式,直营、ERP+商城+微商城、B2B2C平台、B2B2C+O2O。
分析人士指出,业态模式其实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企业根据是否能结合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模式。
对于这4种业态,钟伟国表示,“直营的企业一般没有货源优势,它们主要需要一个跨境ERP,需要入驻京东全球购、天猫[微博]国际这样的平台,而且这些企业非常善于利用平台资源去做整合和推广。微信现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因为PC端的流量费用过高,不是一个新的企业和平台能够承受得起的,而且已经被京东这些大平台半垄断了。而今天的跨境模式,所有商品必须从保税仓发货,所以总成本会比传统贸易成本低很多,这也使得很多人愿意去尝试做O2O跨境实体店的加盟商,也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所以现在有两种人都在做跨境O2O,一种是有货的,一种是没货的,哪怕是有货的,产品线也不全,也需要和别人去合作。就B2B2C平台而言,现在也有很多保税区都有第三方企业在搭建平台,比如福州某企业家搭建的平台,类似淘宝、天猫、京东那样,开店中店的模式,吸引了其他企业入驻他的平台。最后是B2B2C+O2O,因为它已经有一个线上商城,所以有的企业也做线下商城,而且有的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店,而是一家商场,里面有保加利亚馆、日本馆、韩国馆等,这是一个大趋势。”
商品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许多跨境电商企业则选择从细分市场切入,做精做细,并完善服务体验。范忱表示:“比如最近比较火暴的母婴电商,大家卖的都一样,在这种情况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商品。大家去香港买纸尿裤奶粉、去日本买眼药水,这是海外针对我国用户需求产生的市场导向,所以为了避免跟巨头正面的竞争,如何抓住一个新的市场,‘做美做精’是非常正确的。另一点是避免大而全的商品品类,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类目下都找到一款爆款,而且企业很难通过一个大而全的平台来建立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不仅如此,平台也应该要有引导消费的能力,虽然消费者对海外商品非常感兴趣,但是要做到对高度细分的每件商品都非常了解,这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营销能力让用户感知商品的吸引力。”范忱指出。
另一点则是供应链问题,首先,如果企业能够对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求有一个精准的把握,是非常有利的。
“跨境电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品类是没有任何数据的,不仅如此,跨境电商本身对供应链的要求也非常高,比如产品运到国内以后再退回国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首先要去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范忱指出。
许多企业试图用大量囤货的方式获得低价优势,而范忱则表示,一定要小心大规模地囤货,他指出,“现在很多人拿着大笔钱去海外囤货,但是一旦遇到问题,比如汇率大幅度地变动,这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打击。所以我建议供应链应该是细分而灵活,尽量压缩供应链的时间,使之达到比较灵活的目的。”
而对于许多不具备资金优势的初创企业来说,大量囤货更是根本也是不允许的。另外,一些企业也存在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探索海外供应链,建立自己的保税仓等问题,应磊表示:“许多小平台相较大平台而言,没有流量和资金的优势,所以需要在寒冬期抱团取暖,集合流量优势与厂家议价能力,不断深入挖掘供应链,解决货源问题,并且打通跨境的物流通路,争取时间窗口和探索新的方向。”
友情链接